新闻分析:台风接连来袭,“双台风效应”有何影响?黑料爆料网热点事件:黑料爆料网热点事件全解析来袭,“双台风效应”有何影响?
新华社北京7月25日电 题:新闻分析:台风接连来袭,“双台风效应”有何影响?
新华社记者黄垚
这两天,西北太平洋上再现多台“共舞”的局面。第7号台风“范斯高”25日晨位于东海南部海面上,预计将向偏西方向移动并向浙江南部到福建北部一带沿海靠近。同时,洋面上还有第8号台风“竹节草”和第9号台风“罗莎”。
多台风同时出现,会互相影响吗?
气象上把两个台风相互影响的过程称为“双台风效应”或“藤原效应”。当它们中心连线之间的距离在约1200至1500公里时,两个台风可能明显绕着中心连线形成的轴线做逆时针(北半球)旋转。
“较强的热带气旋会支配较弱的那一个,并对其路径产生影响。旋转时一个走得快些,另一个走得慢些,有时也可能一个被另一个‘吃掉’,合二为一。”国家气象中心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副主任向纯怡说。
24日下午,“范斯高”中心位于浙闽交界东偏南方约790公里的洋面上,“竹节草”中心位于菲律宾马尼拉西北方向约310公里的海面上,二者中心距离1300公里左右,“双台风效应”逐渐显现,并与东侧新生成的第9号台风“罗莎”一起开始对西南季风水汽的“争夺”。
为何会有双台风、三台风甚至更多个台风同时出现?
专家表示,若在某一个时段赤道辐合带比较活跃,广阔的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有多处暖海域的大气环流及海洋条件适合台风发展,同时生成多个台风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事实上,多台“共舞”并不罕见。例如2006年的“玛利亚”“桑美”“宝霞”,2009年的“芭玛”和“茉莉”,2010年的“狮子山”“圆规”“南川”以及2011年的“海马”和“米雷”等。
和一个台风“独居”相比,这样的情况让台风的路径预报、强度预报不确定性都明显增加。
“台风的影响环境本身就很复杂,包括海面温度、海陆不同分布、副热带高压、西南季风环流、南亚高压和赤道缓冲带等,而在同一海域出现两个或多个台风时,每个台风又会成为另一个台风的环境条件。”向纯怡说,相对于其他条件变化,台风自身的变化更快,这样使得情况就更加复杂,预报所需考虑的因素就更多。
中央气象台25日发布的台风蓝色预警显示,预计25日8时至26日8时,受“范斯高”和“竹节草”共同影响,东海大部、台湾海峡、台湾以东洋面、巴士海峡、南海东部和南部、杭州湾、江苏南部沿海、浙江沿海、福建沿海、台湾岛沿海将有6至8级大风、阵风9至10级。浙江东部、台湾岛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台湾岛北部部分地区有大暴雨(100至150毫米)。